失眠者想睡但睡不著🕜👩🦱,而晚睡強迫症👨,則指的是在該睡覺的時候逼著自己保持清醒以逃避睡眠⬆️。這類人在晚間多會遊蕩在網絡上,觀看視頻、瀏覽論壇,或者找人煲電話粥🛴,或是在快節奏的強勁音樂中疏散壓力😇;一定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才做些事情,比如收拾房間🧝🏼♀️、看雜誌、寫文章等。明明知道這樣是不應該,甚至很痛苦,卻無法擺脫👩🏽🎤🐍。
試著來理解一下晚睡強迫症可能存在的心理原因✂️。
睡眠或飲食,對於多數人來說不會是問題→,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但確實有些人在這方面出現了問題🦜,比如厭食症、貪食症🪅,或者失眠、晚睡強迫症等。所以即使天然的生理需要滿足🤷🏽♀️,也並非那麽一帆風順。心理因素是導致這些日常功能失調的重要原因🧘👄。
如果有養育孩子經驗的人會發現🧑🤝🧑,幾乎很少有孩子在該睡覺的時間點時會主動地上床睡覺,大多數的孩子會軟磨硬泡地推遲洗漱或者反復讓大人講故事🥷🏼,以盡量的延遲睡覺👵🏽。背後的原因大家應該也能猜到,是對於分離或死亡的害怕。睡著了便是與父母的暫時的分離🤽🏽♀️,而父母的存在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睡著的狀態也與死亡有類似之處,而怕死也是年幼孩子常見的恐懼。當孩子能夠安心地一個人睡下時,是內在安全感建立的一個良好的標誌。
但有許多人即使成人了🧏♀️,也頻頻受到不安全感的左右🙍♂️,以至於出現了睡眠障礙。當夜深人靜時,他們一定要睜開眼睛👨🏼,強打精神,以備不測。一個20多歲的女子,每當一個人睡覺時👩🏿🦰,快到睡著前,會突然感覺到一個模糊的瘋子樣的形象出現在窗前🧑🏿🏫,這使得她一下子清醒過來。所以每次她一個人晚上在家時🧨,總是會處於一種高度警覺狀態,她會通過觀看視頻或閱讀書籍來消磨時間,一直到天亮前,她才能安心下來並馬上睡著。
在漆黑的夜晚,內心的傷害性的心理成分,也更容易被投射出去👩🏽🦲🧚🏻,孩子會認為周圍充滿著可怕的魔鬼,並產生了對於黑暗的害怕;從進化的意義上來講,黑暗時人類對於其他動物的攻擊更缺少防禦性,因此天然存在著對於黑暗的恐懼。這兩種對於黑暗的恐懼中👧🏽,前者是神經症性的恐懼👩❤️👩,後者是正常的恐懼🧙🏿♀️,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存留一些。
一個人只有當內在擁有了安撫性的良好形象(通常來自於一段好的關系的內化)👇🏼,這個形象足以對抗內在的傷害性的形象之後👨🍼🎳,才可以在面對黑暗或夜晚時🦚,不會被那種強烈的神經症性的焦慮所吞沒。一段良好的且持久的關系,有助於改善內在的安全感。前述的那個晚睡強迫症的女子,通過一年的心理咨詢,現在的她,即使一個人在家時,也能很快的睡著🧑🏿🧜🏼♀️,內在的安全感充分地建立起來了🏂。
以上從安全感角度解釋了晚睡強迫症的一個原因👨🏿🔬。晚睡強迫症還有另外一種可能的原因🚿:反映了一種與父母之間對抗性的關系🧟♂️。
在孩子的睡眠問題上,親子之間的鬥爭是永恒的。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早點睡覺🪃,一方面父母可以騰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為孩子的健康著想。但孩子絕不會輕易的服從父母的要求,於是形成權力鬥爭。在學習、吃飯、行為習慣等方面,類似的鬥爭無處不在。這種對抗性的關系,也會逐漸的內化為一個人習慣性的關系模式。這樣的人🚧,對於所有帶有要求或命令性質的情況🔻,都會產生無形中的對抗◀️。一個習慣於晚睡的人,也許在潛意識地對抗或報復那個過於控製的父母。
“以前🎡,由於對父母的依賴,我不得不服從𓀝,現在,我長大了⛹🏼♀️,可以自己做主了,我想什麽時候睡就什麽時候睡。”這是一個習慣於晚睡者內在的聲音😎,也許這個聲音ta根本沒有意識到,但就是這樣的對抗心理🪳,讓ta遲遲不肯上床睡覺🔡。有個人曾說👷🏽♂️:“那天我突然重新審視了自己,因為長期以來我的思想全部是🧑🏼🎤,我老晚睡,睡不著,我今天要早點睡。但每天都做不到🫧,所以每天都叫自己今晚開始要早睡👏🏽。”那個要求自己今晚要早點睡的聲音來自於內化的父母的要求,而她無形中采取了晚睡這種對抗的方式。當她覺察到這種模式後🖐,倒能放下了無形中的對抗,習慣性的晚睡問題迎刃而解🥤。
很多在中小學階段被迫學習的人,進入大學之後再也沒有用心學習過‼️,與父母的無形中的對抗是重要的原因🤦🏻♀️。如果有一天他們能意識到這種心結並放下了對抗,對學習的興趣將重新喚起,真正將“要我學習”轉變為“我要學習”。對於有些習慣性晚睡的人而言🤷🏿,如果將“要我睡覺”轉變我“我要睡覺”👐🏻,不再將睡眠作為一種無形中對抗父母的方式🔑,便能重新恢復對於睡眠的自然需求🥓。
(俞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