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等教育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涉及高等教育戰略地位😼、高等教育根本任務🫶🏽、辦學正確政治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樹人🏮、師資隊伍建設💪🏻、“雙一流”建設、中國特色等重大命題⛹🏿♀️,旗幟鮮明地指出了高校培養什麽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深刻論述了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標誌著黨對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理論和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充分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社會主義大學的基本特征和深刻內涵。針對這些重要思想🏇🔲、重要理論、重要導向🛌🏻🕡、重要內涵,如何在學科發展中切實落實⚙️,在一流學科高峰建設中發揮指導推動作用🔀,積極發揮學科評估的正確導向作用至關重要。準確把握學科建設內涵和方向,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學科評估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理論意義和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教育思想👩🏼🎤,準確把握學科評估內涵和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教育思想🩻,深刻理解其精神實質與核心要義,對構建促進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特色學科評估體系指明了前進方向。
1.把握政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是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努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僅在今年5月2日考察北京大學重要講話中就10次強調要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高等教育根本任務的論述,著眼全局🤵♀️、把握根本、立意深遠,強調了高等教育的本質功能和核心價值,具有很強的戰略性、思想性和針對性。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國高校改革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學科評估的價值導向。
2.彰顯中國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紮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他指出“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劍橋,但會有第一個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南大等中國著名學府”。中國高等教育就是要紮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服務於人民,服務於黨的治國理政,服務於社會主義製度,服務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將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建立具有馬克思主義鮮亮底色的世界一流大學🤸🏿♂️⚅。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在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國度,在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崛起中大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紮根中國大地,辦出中國特色高水平大學,這不僅是我們的使命,更是中國高等教育對世界高等教育製度的重大貢獻,我們必須樹立這樣的自覺和自信。
3.聚焦立德樹人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是高等教育五大功能🧞♂️,但人才培養是最基礎、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三亿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關鍵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這要求我國高校必須始終堅持把人才培養放在首要位置和核心地位,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全面加強學生的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必須要重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汲取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華,將文化知識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有機統一,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落細落好🙍🏿♀️。
4.強化師資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在多次重要講話時強調教師職業的崇高性和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他指出 “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這深刻說明了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了立德樹人成效,具有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對“好老師”提出了四點具體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同時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理想信念是政治要求,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道德情操是道德要求,要自覺遵守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仁愛之心是情感要求,要充分體現對教育事業的愛心和對學生成長的關心;這三項的核心就是師德師風🧜🏻♂️,就是評價教師素質的第一標準。紮實學識是專業要求,是指為學生傳授真知、解疑釋惑🧒🏻,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真本領。我國高等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是要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5.突出質量貢獻
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大國,正在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並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要“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𓀄。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15次講到“評價”🦸🏻,體現了對科研評價的高度重視。強調“要改革科技評價製度,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正確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以價值為導向,以服務國家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為價值依歸,強調創新質量💂♂️、強調服務貢獻💂🏼♀️、強調建設績效,既是科技評價的重要價值導向,也是高等教育的價值導向📳。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命線,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註重創新、強化特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強調高等教育對於國家發展的貢獻、必須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凸顯價值🎖。按照國家急需👩🏽🍳、世界影響要求,在評價學科發展成效中,必須突出高等教育的創新質量、成效和實際貢獻🕺🏿,著力提供高質量學科建設的有效供給和高層次人才的有力支撐🧑🏽✈️,推動高等教育為實現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6.引領人類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作出 “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未來”的重要論斷。他指出,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他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這深刻闡明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和人類情懷,深刻指出了教育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極端重要性🧑🔧ℹ️。高等教育在為未來社會培養人才,提升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能力,著力增強規則製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能力🧜🏽、統籌協調能力🌍,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更加艱巨與迫切🚵🚺。中國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高等教育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貢獻、製度優勢和價值導向✴️,將日益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我國高等教育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為世界高等教育製度體系構建以及對於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承擔更多更大責任和貢獻的歷史時刻已經來到。
二🛀🏼、緊緊立足中國國情,堅持不懈探索中國特色學科評估體系和辦法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開展的整體水平評估,是以第三方方式開展的非行政性、選優性👩🏼⚕️🙇、服務性評估項目。自2002年開展首輪評估以來,學科評估平均四年進行一輪📱,至2017年完成了四輪🩹。全國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基本上都參加了評估。
學科評估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導向,全面考察學科建設在人才培養質量🛌🧏🏽♂️、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成果、社會服務貢獻等方面的建設成效。歷經15年的改革與發展🥅,學科評估不斷更新評估理念,不斷完善評估體系,不斷嚴格工作程序🙀,力求通過客觀公正的評估結果🍞,呈現我國高校學科建設成效🧡,促進高等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學科評估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形成了日趨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的評估品牌,對促進我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立足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
學科評估緊緊立足中國國情,以促進高校學科內涵發展為目標⛑️,依據中國“自己”的學科目錄🦪,依托中國“自己”的專家評價團隊,由中國“自己”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開展🚴,製定了能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的“自己”的評估方案,來診斷和檢驗中國“自己”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成效。學科評估立足中國、服務中國💂🏽♂️,體現了中國特色學科評價的思路和方法2️⃣。
2.堅持立德樹人,聚焦人才培養
學科評估始終堅持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首要評價標準⏯😝,著力構建了“培養過程質量”“在校生質量”“畢業生質量”三維度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方法🔄。通過開展大規模“學生調查”和“雇主調查”🛌🏿,將教學質量和畢業生質量的評價話語權拓展到教育系統之外⇨。這有利於引導高校不僅從培養過程投入、學生學習成果,同時從學生學習的獲得感與滿意度、畢業後職業發展狀況以及對經濟社會建設發揮的作用全過程來關註人才培養質量👩🏼🔧。
3.強調師資質量,關註結構發展
學科評估不斷改進對教師隊伍評價方法🍔。第四輪學科評估摒棄了“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隊伍質量不再簡單“數帽子”“看頭銜”,改由專家綜合考慮教師隊伍結構和代表性骨幹教師與青年教師情況進行評價🌕。此外,教師成果不按人事關系所在單位統計,而是按成果署名單位統計☀️,不隨教師流動而變化,避免“搶帽子”的短視行為,以此引導高校關註教師結構和質量,促進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4.創新科研評價👩👦,強調成果質量
學科評估不斷改革科研評價,樹立了“科研反哺教學”“註重成果質量”等重要評價導向。一是評價學術論文不再數“影響因子”,改用“代表性論文”評價👨👨👧,避免單純追求學術規模和片面追求學術指標的傾向🙋🏼♂️🫸🏽;同時🧹,鼓勵優秀成果優先在中國期刊發表,特別針對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規定代表性論文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不斷提高中國期刊影響力🟧。二是將研究生教材作為科研成果對待,鼓勵教師撰寫高水平教材,助力學生培養🈷️。三是采用“歸屬度”成果認定方法,鼓勵通過學科交叉產生原創性、引領性的重大成果🧙♂️🧔🏼♂️。四是加強對發明專利🏔、新藥新品種等不以論文形式發表的科研成果評價,突出不同形式科研成果的創新質量👉🏼。
5.重視社會服務,註重實際貢獻
第四輪學科評估為體現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功能,專門設置了“社會服務貢獻”指標🧒🏽,鼓勵學科建設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學科建設對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和支撐作用。這不僅展示了我國學科建設在引領學術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進科學技術普及、發揮智庫作用🏃、弘揚優秀文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國防事業等方面承擔的社會公共服務成果🐧😒,充分體現不同地區🧑🧑🧒、類型高校的差異化發展成果,更是強調了學科建設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引導高校牢固樹立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意識🔮。
6.強化分類評估👨🏿🦱,鼓勵特色發展
學科評估著力構建充分體現學科特色的分類評價方法☎。第四輪評估進一步細化評估指標體系分類🤵🏽,將人文、社科、理工、農學、醫學🎴、管理🏌🏽♂️、藝術♠︎、建築🏊🏻、體育等分別單獨設立9類指標體系框架👩👦👦;同框架指標體系中,不同學科的指標體現差異性。此外,每個學科采用單獨的指標權重🚖🦶🏽,指標權重分別由參評單位各學科專家確定🍃,進一步體現學科特色。實際上,95個學科設置了95套體系。學科評估從第一輪到第四輪👨🦳,不斷強化分類評估,克服“一把尺”評價的弊端,鼓勵學科特色發展🅱️。
三、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中國特色學科評估體系
大學與學科排名日益受到世界各方關註🤍。有關分析認為,當前主要的國際大學與學科排名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科研指標占據指標體系主要位置🧑🏿🏭,並主要通過發表SCI論文等情況和獲得國際大獎(如諾貝爾獎)來進行大學評價;二是聲譽調查占據指標體系重要位置(有的占比高達40%-80%),且參與調查的對象主要來自歐美地區(如2018年泰晤士大學排名的聲譽調查中,歐美地區參與調查占比超過80%)🚴🏻♀️🎻;三是評價體系均未設置體現“育人成效”的相關指標;四是評價指標主要體現共性🐥、普遍性和可測性👩🏻🎓,均未設置體現本國特色的指標;五是組織評價機構性質上看👨🏼🏭,均是新聞媒體或商業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辦出世界一流大學,首先要在體現中國特色上下功夫”。目前大家比較關註的有關大學與學科排名體系🎨,還無法體現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無法有效體現立德樹人成效📋💜,無法有效體現高校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的貢獻🚓,更無法體現中國特色🖕🏻;而且🏃♀️,在學術評價標準上主要參考國外的期刊論文和科研獎項,難以科學反映中國高校和學科建設的實際水平和對國家的貢獻🖇,不能準確評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質量和製度內涵。這不僅是評價話語權的問題⏱🧑🏿🎄,更是價值導向和發展方向問題。作為組織教育評價的專門機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政府政策導向👩🏽💼,強化中國特色評價,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專業性和公正性,緊密結合我國高校實際,依托具有良好聲譽的廣大專家學者開展評估評價,是保障和促進大學學科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擔當🚴🏼♂️。
當前,堅持以習近平教育思想為指引,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中國特色學科評估體系甚至大學評價體系,建立符合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滿足中國需求、具有國際影響的學科評估與大學評價理論和評價標準,主動發出中國聲音,樹立中國標準,掌握高等教育評價領域的話語權,是政治和戰略考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與質量標準的必然要求🐶。
1.堅持高校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引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高校最鮮亮的底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高校的根本任務。高校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取向日趨活躍、社會主流和非主流思潮並行激蕩的形勢,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科評估要牢牢把握住評價中的政治關🧑🏻🎓,為專家提供更加細化的評價標準和指南⛰⌨️。一是引導專家在評價時進一步關註高校學科建設的政治方向和支撐國家發展的貢獻。二是引導專家從“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度審視學生質量,在關註學生學術發展和職業發展的同時,更要關註學生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貢獻👮🏼,更加關註畢業生投身社會誌願服務工作、支遠支邊🤟🏿、保家衛國🤣、扶貧攻堅等國家最需要的崗位和地方等情況🧔🏻♀️。
2.健全以立德樹人成效為中心的評價體系,引導高校將各項職能統一到人才培養上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體系涉及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等🌤,而貫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三亿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這也是檢驗高校學科建設水平的根本標準。學科評估要進一步完善以“立德樹人成效”為中心的評價體系,把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國際交流合作等職能統一到人才培養上去🎸,以更高水平的學科建設支撐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在評價過程中將“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作為重要標準。特別是對於科學研究的評價⚒,不能僅考察科研水平,更要突出高水平科研活動對培養學生的支撐作用。比如,可以對學生主要參與的科研項目和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定量評價,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提升和受益程度進行定性評價。
3.全面評價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育人”“育才”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應該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重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不能空喊口號💇🏻,要拓展評價指標、豐富指標內涵、改革評價模式,從“育人”和“育才”兩方面將人才培養評價落到實處👩🏻🦽➡️,以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學科評估一是要加強考察三亿和導師對學生“育人成效”的評價🐦⬛。如加強了解三亿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哲學社會科學課等育人課程和講座的情況🙋🏻,通過有效方式了解導師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文化素養教育及學風教育等方面的情況🩲。二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用人單位等多元主體對培養質量的評價話語權。面向在校生、畢業生、指導教師💪、用人單位等⇾,了解不同主體對“育人”和“育才”成效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三是要創新聲譽調查方法🏌🏽♀️。聲譽調查要更加強調👩🔧、不斷加大國內各行各業人士參與評價的範圍和力度,構建國內學科評價良好生態。
4.完善師資隊伍評價體系🧖♂️,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
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也是立德樹人任務的直接責任人。以往一些評估通常采用“數帽子”的方式對教師隊伍質量進行評價。第四輪學科評估重點考察隊伍結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評價教師“紮實學識”上進行了有益探索☺️📂。今後,學科評估將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評價體系,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老師”為根本遵循,突出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將對教師“師德師風”與“紮實學識”的評價有機統一。如綜合考察師德標兵和三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成果,以及相關負面案例情況,通過有效方式了解教師師德師風和學術道德建設成效等🏌🏼♀️。此外👨🏿🎓,學科評估將更加多元的展示教師隊伍質量,如可將教師在重要國際組織中任職和發揮作用的情況納入考察,引導教師更加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製定國際規則、樹立國際形象👩🦲。
5.深化科研評價改革,推動學科在前沿性突破性發展和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兩端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著力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製度運行所要求的人”。科研評價改革是完善我國高等教育評價的重要環節,要沿著“推動學科向前沿性突破性發展”和“引導學科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兩條主線同步推進🚪。學科評估要加強對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解決中國問題的科研的項目(如國家重大專項👩🏿🦰、重要國防軍工項目)和成果評價。在社會服務貢獻中,更加關註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效,同時關註畢業生紮根邊疆和服務基層、服務艱苦環境等典型案例的情況。引導專家在主觀評價中更加關註通過學科交叉產生的原創性🤽🏿、前沿性、突破性科研成果🎍,引領學科向前沿性突破性發展。
6.強化分類評估👖,構建更加完善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也是落實意識形態這項“極端重要”工作的要求⛓。學科評估將進一步加強分類評估👨🏼,針對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完善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和程序規範,引導高校關註學科特色和內涵建設,遵循教育規律📪,突出質量導向。對於自然科學🌎,突出原始創新能力、國際科學前沿競爭能力和滿足國家重大需求能力的評價;對於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將政治方向和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建立科學權威、公開透明的成果評價體系,建立優秀成果推介製度,突出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和專業性,引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為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我國的國際話語權發揮更好的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基礎在教育,關鍵在人才。學科評估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教育思想,堅定自信,不斷優化評估體系👩🦳,不斷創新評估模式,不斷完善評估方法,引導高校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任務🥷,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堅持中國特色,強化國際影響🧈,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中國特色😮、國際影響的學科評估體系,為加快我國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做出積極的更大的貢獻。